老年人癲癇
一、在醫生給老年癲癇患者開藥時,患者及家屬應該注意什么?
首先,應該告訴醫生正在服用哪些藥物,這很重要。老年人常患有多種疾病,可能已經服用了多種藥物。有人做過統計,60歲以上老年人中,有2/3的人在服用至少一種處方;約有1/4的老年人同時服用平均4--6種藥物。這些藥物和抗癲癇藥物之間有可能發生互相影響,甚至產生沖突。例如,患者因心臟病一直在服用華法林(一種抗凝藥),如果再同時服用某些抗癲癇藥物(如苯妥英鈉或卡馬西平),則可能會降低華法林的效果,甚至導致心臟病加重。因此,無論服用的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都應該提前如實地告訴醫生。
另外,如果肝功能或腎功能有問題,也應及時告訴醫生。因為包括抗癲癇藥物在內的絕大多數藥物都是通過肝臟或腎臟來代謝或清除的,如果肝腎功能有問題,藥物被代謝和排除的速度就會變得很慢。如果每天藥量過大,甚至有時還是常規劑量時,就可能出現藥物副作用甚至中毒反應。實際上,即使以前沒有明確的肝臟或腎臟疾病史,老年人的肝腎功能也不如年輕人的好,這也是為什么老年人的常規用藥量要比年輕人低的原因之一。
二、老年癲癇患者,為什么尤其應注意防止跌倒發生?
跌倒可能是老年癲癇患者中最值得擔心的問題之一。首先,跌倒很容易導致骨折,而骨折會影響老人的生活質量,他們可能被迫臥床,需要家人照顧。長期臥床又會使老人體制更差,續發很多其他疾患,最終影響老人壽命。有數據顯示,大于50歲的哪些癲癇患者,在骨折后1年內的死亡風險要比非骨折人群高出近3.6倍。其次,跌倒還可能導致頭顱外傷,后者又會加重發作,并可能導致認知和行為問題。另外,老年人常還有其他疾病,如腦中風或心臟病等,因此服用阿司匹林或華法林在臨床上很常見,這些藥物本身就有容易出血的傾向,反復跌倒無疑會增加這種風險,如可以跌倒腦出血等嚴重情況。
三、老年人使用抗癲癇藥物有何特殊考慮?
對于老年人癲癇,服用抗癲癇藥物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并且通常情況下藥物治療效果還不錯。
與兒童不同的是,老年患者一般在出現第一次發作后就可考慮藥物治療。老年癲癇患者常合并其他一些疾患,可能正在服用多種藥物,對藥物副作用更敏感,藥物在體內的吸收、代謝、排除方式都有不同。醫生在給老年患者服藥時,會考慮到這些不同之處。
老年癲癇的病因在某些患者中較明確,例如腦中風、老年性癡呆、腦腫瘤或腦外傷等,有些患者的病因則不清楚。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一些疾患而服用多種藥物,這些藥物與抗癲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的風險會增加。例如,苯妥英鈉、卡馬西平或魯米那都可以降低華法林的血藥濃度,所以合并服用時可能需要增加華法林劑量;含有鎂、鋁或鈣成分的藥物(如抗酸藥、鈣劑等)則會影響苯妥英鈉等抗癲癇藥物的吸收,因此建議在服用苯妥英鈉后兩小時再服用上述藥物。
由于常合并多種疾患或同時服用其他藥物,抗癲癇藥物的副作用在老年人中更容易出現,包括嗜睡、震顫、思維和記憶障礙、共濟動作失調、行為障礙以及低鈉血癥等。
藥物在老年人體內的吸收、代謝、排出等方面都不同于年輕人。藥物在體內被清除的速度減慢,導致血藥濃度過高,可能出現副作用。因此,初始劑量通常要低于年輕人,并需要更緩慢地加量。個體間的最終藥物劑量差別較大,測定血中藥物濃度“治療范圍”對于老年人意義有限。
四、癲癇發作對老年人有什么影響?
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老年人在發作時更容易出現意外,如骨折、撞傷、腦出血等;其次,盡管每次發作也就持續1~2分鐘,但對于老年人而言,發作后恢復期可能會很長,甚至需要數天才能恢復。在恢復期,老人可能處于意識朦朧、疲倦及失憶的狀態,也會增加發生意外的風險。另外,如果老人還合并有心臟病或肺病,反復發作也會加重這些病。最后,對于一直自己開車或獨立生活的老人,癲癇的診斷無疑會帶來生活上的很多不方便。
對于已經接受抗癲癇藥物的老人,藥物的副作用也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影響。
五、老年人癲癇的診斷有何特殊之處?
實際上,癲癇在老年人群中很常見。不過,由于認識不夠,常被忽視或被診斷為其他疾患,尤其是在老年人已經患有多種疾病時這種傾向就會更明顯。年輕人癲癇很多起源于顳葉,產生的癥狀醫生們相對較熟悉。而在老年人中,很多癥狀出現在額葉、頂葉或枕葉,這些部位產生的癥狀經常很像其他老年常見疾病的表現,這樣就會被認為是其他疾患,而非癲癇。例如,老年人癲癇最常見的先兆發作是頭暈,而頭暈也常是其他(如腦中風)的最常見表現,實際上腦中風在老年人中是最常見疾病,因此常會把頭暈歸因于腦中風,而非癲癇發作。其次,癲癇發作在老年人中常不如年輕人那樣明顯,可能很輕微,也是造成被忽視或誤診的原因之一。另外,老年人的發作類型常為復雜部分發作,表現為意識朦朧或記憶障礙,事后常不能清楚回憶起到底發生了什么,也造成了診斷困難,在獨居時尤為如此。
盡管這樣,醫生會根據發作特點,包括刻板性、持續時間、具體表現等,常會做出初步診斷,并安排必要檢查來證實或排除。
六、老年人患癲癇的原因有哪些?
同其他癲癇人群一樣,約有一半新診斷的老年人癲癇查不到明確的原因。在原因明確的患者中,最常見原因是腦中風,約占1/3;變性病(如老年性癡呆)約占11%;腫瘤約占5%,腦外傷約占2%,感染約占1%。
另外,老年人對各種環境、精神及身體刺激的反應要比年輕人更敏感,更容易患上各種內科、神經科及精神疾患,因此也更容易誘發癲癇發作。這些疾患包括代謝紊亂,例如高血糖、低血糖及低鈉血癥,以及內分泌紊亂,例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及甲狀旁腺疾病等。
新聞推薦